::: 網站導覽 | 維新醫療

衛教園地

::: 首頁>衛教園地

疫情下的身心調適

疫情下的身心調適

 

   近兩年來影響民眾最深遠的,莫過於肺炎疫情了。疫情下讓人心神不安,精神科求診人次暴增逾130萬人次,年成長率3.2%。相較於耳鼻喉科、小兒科的負成長,內分泌科與精神科則是成長最高的兩科。

 

    正常人碰到壓力事件,神經系統會先做出反應,然而如果壓力過大,則會產生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(俗稱的腦神經衰弱),如果壓力時間過長,則會出現內分泌失調的情形,因此不難想像,為何內分泌科與精神科會逆勢成長,疫情越嚴峻,需求越增加。

 

    疫情引發的壓力事件是普遍性且多樣化的:各行各業因疫情影響導致的失業與經濟困頓、年輕學子畢業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、長時間被逼著宅在家中導致跟家人的口角與衝突、擔心染疫危及生命的風險、能否打到疫苗或擔憂疫苗的副作用、戶外活動與人際互動減少引起的煩悶、三級警戒時孩童停課在家引發家長們的焦慮…。

 

    人的身體和心理密不可分。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,前者負責面對壓力時的戰逃反應,後者負責壓力紓解時的放鬆反應,兩者就像油門和煞車,共同運作調節身體的功能,包括呼吸、循環、消化、排泄、免疫…等等。

 

    正常情況下,我們能適度提高警覺應付壓力,也能好好休息。然而如果壓力過大,會導致油門或煞車失靈,因而出現「自律神經失調」的情形。自律神經廣泛分布於身體各處,當它失調時會引起諸多症狀,包括:精神焦慮、憂鬱、不安、失眠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降低、頭痛、頭腦昏昏沉沉、耳鳴、耳塞感、心悸、胸悶、呼吸困難(喘不過氣)、噁心、腹脹、便祕、腹瀉、消化不良、頻尿、排尿困難、手腳痲…等等,因為症狀多樣且跨科別,患者常常在各科檢查都正常,但就是不舒服,找不出原因,最後轉診精神科才獲得改善。

 

    當出現以上症狀時該怎麼辦?疫情下的身心失調有何應對方法?提供以下幾點不花錢的方法做為參考。

 

    運動:眾所周知運動對身心健康有益,適度的運動,腦會分泌腦內啡,讓人有快樂的感覺,另外運動可以消耗掉戰逃反應時壓力荷爾蒙產生出來的能量,讓身心回歸平衡(Reset)。人在碰到壓力事件時,腎上腺會分泌壓力荷爾蒙,藉以提供戰逃反應需要的能量,以原始人為例,當碰到獅子時(壓力事件),腎上腺素分泌提供能量,決定要戰或是要逃?當能量用完且成功活下來了,身心回歸平衡,晚上有個好眠。然而現代人不像原始人會碰到獅子老虎,取而代之的是會碰到各式各樣的壓力事件 (例如疫情),身體一樣會分泌壓力荷爾蒙,而這股能量沒用掉在體內亂竄,又怎能好眠?想像一下:「晚上睡覺時,床邊站著一頭獅子,你睡得著嗎?」因此適度的運動是必要的!

 

    緩慢呼吸:古人稱一呼一吸為一息。當一呼五秒一吸也五秒,一分鐘呼吸六下時,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會達到平衡,在此同時心律變異性也會提升 (心律變異性越大,身心越健康),因此我們可以藉由訓練呼吸,來讓心律變異性提升,進而達到身心健康的狀態。研究顯示,每天訓練緩慢呼吸四次(一次五分鐘),二十一天後,比較組與對照組出現顯著差異性!(有療效)

 

    每天寫下五件感恩的事:人的大腦是可以被訓練的,訓練自己每天寫下五件感恩的事情,會讓你用正向思維看待周遭的事情。有的時候外在環境並沒有改變,然而當想法不同了(轉念),壓力也會隨之驟減。好的想法會帶動好的情緒,當情緒穩定時,腎上腺也跟著穩定,壓力賀爾蒙(類固醇)分泌減少,自然免疫力提升,在對抗疫情方面有較佳的預後。

 

    心流經驗:當轉念發正念、緩慢呼吸、運動都做得很紮實時,有的時候身心會自動進入一種特殊的狀態,稱為心流 (也可以比喻成「動態的入定狀態」),它有幾個特點:「自動運轉、時間流逝、不覺他物、感到愉悅」,人在這種狀態下做事情,會有超水平的演出!伴隨而來的是發自內心的快樂與成就感!

 

    紓壓方法貴在持之以恆,每天有恆心的實踐,才能讓效果達到最大,然而若成效有限、碰到瓶頸了,也歡迎尋求醫療專業的協助,維新醫院關心您。

文章作者:醫療部 蔡昇宏主任